0571-82789935
亚新体育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
亚新体育2024年11月,习在湖北考察时指出,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,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,首先是要发展富民产业”。在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,习对做好“三农”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强调“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,提高农业综合效益,壮大县域经济,拓宽农民增收渠道”。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是推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,也是强化县域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,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因地制宜找准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方向,明确“生产什么”的问题。乡村产业是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,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产业。发展乡村富民产业,需要结合当地资源禀赋、文化习俗、区位条件等因素,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。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。近年来,有些村庄盲目跟风发展一些“高大上”的产业,例如直接照搬其他地区的特色小镇、乡村旅游项目,结果却是生意冷清,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。相反,一些乡村经过认真调查研究,选择了适合当地实际的产业,有效带动了村民致富。
多措并举拓展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形态,回答“如何生产”的问题。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通过政策扶持、技术培训等措施,提升其经营能力和规范运作水平。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技能、综合素养培训,全面推进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。发挥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作用,引入新技术、新设备和新方法,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。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科技,积极探索农业内部融合、全产业链发展融合、农业功能拓展融合等产业融合模式,促进农业与旅游、文化、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,发展休闲农业、创意农业等新业态,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,延长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,改变小农户在农业产业链、价值链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状况。
综合施策凝聚乡村富民产业发展要素,解决“如何保障生产”的问题。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,应通过体制机制变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。树立“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”的引才理念,坚持全职引才与柔性引才相结合,探索建立科研人员入乡兼职和离岗就业制度。有序推进县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,积极盘活存量集体建设用地,腾退的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。加快建立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长效机制,强化对乡村富民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。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,深化农业信贷担保模式改革,创新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乡村富民产业发展适配的金融产品,加快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建设。
注重运用网络营销渠道。在数字化时代,互联网的使用对提升信息传递效率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具有重要作用。很多优质的乡村农产品及特色服务,受地理条件束缚,难以触及更广阔的市场,形成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的局面。借助网络营销渠道,有助于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,拓宽销路,从而增加农民收入。为此,需进一步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和宽带普及率,提高移动网络信号强度。加快完善乡村物流体系,推动县、乡、村三级物流节点及配送中心建设,健全仓储、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,不断促进农产品流通高质量发展。加强农村电商市场主体培育,加大对农村电商企业的支持力度,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和电子商务技能。
注重强化品牌形象塑造。品牌建设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、提升其流通效率和附加值的关键环节,对促进乡村富民产业提质增效和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。明确品牌建设目标定位,打造区域公用品牌,培育企业自有品牌,构建特色产品品牌。强化品牌营销推广,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,通过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平台等线上工具,以及产品发布会、展销会和品牌推介会等线下活动,进行有效的产品宣传,树立品牌形象亚新体育,提升消费者认知度。丰富品牌内涵,挖掘品牌背后的历史、文化故事,增强消费者的品牌认同感和忠诚度。健全质量管控,结合农业生产“三品一标”提升行动,加快建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系统的质量控制体系,推动品牌认证与追溯机制建设。
构建区域产业发展利益协调机制。发展乡村富民产业,需要协调区域利益关系,避免产业同质化、资源浪费、地方保护等问题。构建跨县域的组织协调机制,以省、市级政府为主导,发挥产业协会的纽带作用,统筹某一区域内的产业规划、产业布局、招商引资和信息互通,打破县域间的边界壁垒,避免因同一招商引资项目产生恶性竞争,基于各地资源禀赋,构建错位竞争、互相关联、分工优化的县域产业生态体系。通过产业整合,避免县域内部产业“小、散、乱”状况,优化区域内分工布局。
合理分配乡村富民产业发展利益。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带动农民致富增收,促进共同富裕。为此,需要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,推动龙头企业、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、股权型和分红型等利益联结方式,让农民真正分享产业增值收益。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乡村产业,优化乡村作坊、家庭工场、庭院经济和个体工商户等的发展环境,推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和创业。农村集体经济是推动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,应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,推动“资源变资产、资金变股金、农民变股东”,拓展农民和农村集体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并从中获益的途径。
猜你喜欢
联络方式:
0571-82789935
邮箱:zhongao652@163.com
Q Q:http://wpa.qq.com/msgrd?v=3&uin=88888888&site=qq&menu=yes